社交焦處的自我妨碍

管理员 2022年2月18日19:50:59
评论
466

临床所见,社交焦虑者往往陷入了一种怪圈:越想放松,就越紧张;越追求完美,却距完美越来越远;越想表现好,就会越紧张,表现越差。这类现象我们称之为“自我妨碍”。对紧张的恐惧和期待反而成了紧张产生的原因。
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紧张度,与任务相适应的适度紧张感有利于发挥出最佳水平。在完成一般任务时,紧张度和水平发挥呈“倒U型曲线”(见右图)。这个曲线说明,适度的紧张有利于水平的发挥。所以,紧张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有些情况下,如果你太放松了,就很难完成那些艰巨的任务,但如果过度紧张,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可能连轻松的事都无法完成,别说难度较大的事了。南辕北辙、欲速不达、物极必反、过犹不及、适得其反等均是此意。

社交焦處的自我妨碍

在我的一次集体疏导班上曾经有一位女士,因为怕在人面前写字手抖而多年不能工作,逃避在家。看到《心理疏导疗法》书中说:“面对“怕’字,要勇于实践”时,她决定多挑战自己,多参与人际活动。有一次参加酒席,大家坐一起,她就怕“万一喝酒时手抖,那可太糟糕了”。结果,一不自信,越怕自己抖,就真的抖起来了。从此,陷入自我斗争的怪圈。后来,不但无法工作,甚至连酒席也不敢参加了。后来她参加了集体疏导班,回去的第3天就和别人合开了一家公司,虽然有时手还抖,但是她敢于挑战自己,慢慢好转起来了。第2年随访,不但完全不抖了,而且也不怕再抖了。
为什么越不让抖反而抖得越厉害呢?很多时候,在一件事情上琢磨越久,就越容易出错。为什么呢?顾虑太多,悲观推测太多,战战兢兢,不出错才怪,这就相当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在某些创伤性经历(不良的家庭教育也可以算是创伤)的影响下,大家逐渐形成了过于敏感、严谨、完美主义等性格。有了这种性格基础,就会拿着放大镜去极其敏感地观察自己的表现。当你稍微有点紧张或发抖时(这是很常见的),你的紧张和发抖就被放大了,你航会更加紧张,更加自责、排斥,而且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紧张”或“抖”的感觉或身体某部位的反应上,大脑发懵,神经系统的操控性就变差,你的身体可能就不会那么“自然”或“灵活”,而是更加僵化,“不由自主”。治疗时,我曾让她当场端茶,大家一起敬她,盯着她,后又让她当众写字,就让她抖,她反而不抖了。“允许自己抖”,有了这个心态,慢慢反而不抖了。
很多社交焦虑者往往陷入“越想表现好,越紧张”的怪圈,要求自己不能有一点疏忽,注意力全部放在对自己表现的关注上,陷入与负性情绪的纠缠之中,如“我的脸红不红呢?”“我有没有紧张呢?”所以,往往还没到社交场合,就会有“我肯定会脸红”“肯定表现不好”“肯定会丢人”等悲观预言。一旦紧张了,就觉得太糟糕了,告诉自己“一定不能紧张”,这样一想,就更加紧张,就验证了自己的预言,就会更加敏感、恐惧。为了减少恐惧,往往会选择逃避。在逃避与退缩之中,往往会有内疚、自责无价值感等心理,会更加关注外界的负面评价。当外界评价无法满足其完美的要求时,就会变得更加敏感恐惧。这种不良循环的结果,往往使个体陷入左右为难、无路可走的境地。

其实,上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有些紧张的,有时甚至会口吃、脸红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如果你允许自己脸红、空白、结巴,慢慢就不太紧张了。相反,越是不让自己紧张,越是想表现好,就会表现得更糟糕。
不要紧张,不能紧张,再紧张的话,就丢人了,人家会怎么评价啊?我以后就没法见人了,我要失控了”等,想象出一系列后果。因此,越不接纳自己的緊张,就越紧张,最后可能真的就会腿发软、头发懵、浑身冒汗等等。
为什么有的人一直陷入社交焦虑的怪圈无法自拔呢?因为不允许自己紧张,不允许自己表现不好,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因此,习惯性地逃避而不敢行动,社交焦虑是无法缓解、消除的。为什么呢?社交焦虑的疏导治疗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慢慢变得“脸皮厚”“反应迟钝”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管理员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2月18日19:50: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yqxinli.com/5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