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与羞耻感

管理员 2022年3月1日20:46:23
评论
1,078

在所有人类情绪中,羞耻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对人的伤害往往超过愤怒、恐俱等其他情绪。
羞耻,是人类所独有的情感。在中国文化中,《辞源》对羞耻感的解释为:①羞耻之心:②耻辱、可耻的事情:③侮辱。而西方文化中,《牛津英语词典》解释为:个体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Shame一词指一个人“逃避、隐藏、掩饰自己”。从心理学上说,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和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羞耻感是一种社会情绪,从社会功能上来说,对于个人的内在、人际和行为有指导功能。羞耻的产生满足了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尊重的需要。羞耻体验表现的“镜像自我”是别人看到的自我,它要求个人从主体(自已)的位置上独立出来观察并评价自我,帮助个人获得自我作为客体(被观察者)的经验,进而有利于自我的发展。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祖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等。强烈的羞耻体验往往包含两种感觉,其一是异常感,其二是自卑、自我缺陷感。常担忧:他会不会看不起我呢?他会不会看透自已内心的丑陋呢?他会不会笑话我呢?他能理解我吗?会真的帮我吗?常常会感觉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公开的情境会强化羞耻感,所以为了避免羞耻,最容易的一个办法就是逃避。与他人保持安全的距离,任何不好的言行或自认为的丑陋都不会暴露。严重的羞耻感者,会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个错误,做什么都觉得做得不好。即使没问题,也一定会找到理由证明哪里有瑕疵,这种创造性的“自我找茬”会加刷个人的羞耻感。
一个具有人际羞耻感的人,会对他人的批评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冲突过度敏感。
有时,会掩饰自已的真实感受,因为害怕自已的感受被他人知晓。因为自我怀疑,怕自已缺点暴露,但只要与他人交往,就意味着有评价。希望自已能没有瑕疵,一方面,关注他人的一举一动,对外乞求,希望别人不要谴责自己,能够包容自己;另一方面,监控自已内部的一举一动,对内苛求,希望自己不要犯任何错误。但如此内外交困,个人就很容易犯些小错,外面可能就会有一些负面评价,这种不良循环会导致羞耻感扑面而来。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过少或者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的发展不利。长久过度的羞耻感会让人失去动力,情绪忧郁,畏首畏尾,做事情放不开手脚,不敢也无力去做一件哪怕很简单的事情。羞耻感也会让人不好意思求助,从而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发展。而那些你曾以为的羞耻、无法言表、难为情、碍于面子等等,等你成熟或者多年之后才会发现,都是自己虚构的故事而已。
如果某人对发生过的某件事或向人求助本身感到羞耻,他自然就会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因为距离太近,自己的缺点和无知就会大面积地暴露,虚荣心在对方的眼睛里得不到安置,平时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正面形象(更多的是一种掩饰和伪装)有可能随时崩塌。面子、自尊心等造成的不安全感,会放大自已的担心。于是宁愿逃避、吃亏,也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
凡事必有因,除了少部分羞耻感源于某个当下的不良刺激外,多数羞愧感源于个人儿时的经历。比如,小孩子小时候被猫吓到过(留下创伤和阴影),长大了,见到猫,依然恐惧,就像见到老虎一样一触景生情、条件反射。其实,他已经长大,应该不怕猫了,但依然会出现儿时的反应。而自己感觉不应该出现小孩子般的反应,应该不那么胆小的。于是,理智(成人的思维)不断谴责情感(孩子般的反应,比如恐惧、无能感等),造成内心冲突。而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难以遏制,幼时的经历我们并不记得,但我们意识上却能感觉到巨大的羞耻感,甚至会为自己的羞耻感而羞耻。
那么,儿时的哪些经历能产生羞耻感呢?
首先,儿时的创伤性经历,可能产生羞耻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受到的羞辱,因为羞耻感的生命力顽强得可怕。①一次大的创伤。比如,儿时被耻笑,特别是被当众耻笑、贬低、侮辱,哪怕一次,也可能会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②风格式的小创伤。比如,虽然不是被当众羞辱,但经常被贬低、耻笑,也会造成个人的自卑与羞愧。我们在孩童时候就听到过让人感到羞愧的语言,如:“你真不害臊”“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坏小子”“坏女孩”“你这是怎么了”“难道你不能考得更好吗”“你真丢人”
“你怎么这么差劲”“你真笨”这些带有批评意味的负面言论成了神经敏感者的导火索。在经历了多次的不良评价后,孩子常常会把这些东西固化为个人的内在感觉,并把这些批评的语言施加在自己身上。③临床常见,女孩在幼时有被猥亵或性侵的经历,长大后往往会有较为严重的羞耻感。
其次,落后的性观念也可能产生羞耻感。如果个人成长的家庭氛围或地域文化过于封闭,认为性是肮脏的、丑恶的或者见不得人的,当进入青春期,性欲望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羞耻感。性的羞耻感本质上是对欲望的遮掩,是对生命本质的敬畏,是一种“反自然(心理的自然)”的观念。
第三,因为其他原因而产生羞耻感。如身体残疾、身体疾病、自己的声音、父母的遗弃等等,会导致孩子的过分敏感从而产生羞耻感。
除了上述三类儿时的原因产生的羞耻感外,下列原因则可能产生成人的羞耻感,如配偶的外表、生育了残疾的孩子、性行为的表现、离婚、不良的人际关系、地域或社会阶层歧视以及吸毒或者酗酒等等。当自己无法通过补偿等心理机制超越上述的所谓弱点时,就会陷入自卑之中,产生羞愧感。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管理员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3月1日20:46:2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yqxinli.com/10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