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之完美主义性格的形成

管理员 2022年3月6日20:34:57
评论
946

社交恐惧症之完美主义性格的形成

在社交焦虑中,集“过头性格”之大成者非“完美主义”莫属。完美主义在各类神经症状障碍者身上普遍存在。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完美是美好的敌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完美主义让人瘫痪。”哈佛大学《幸福课》中,泰勒博士建议:大家要摒弃“完美主义者”,而做
“最优主义者”。前者是消极的,后者是积极的,前者追求“尽善尽美”,而后者追求
“足够好”。
当然,从潜意识的角度看,完美主义也是一种防御机制,其目的还是追求“爱与关注”,让个体获得内心的安全,避免被抛弃、被惩罚等。同时,完美主义也是为了关注而存在,比如渴望他人关注、接纳、认可等等。

人的性格,很多源于小时候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这个“父母”泛指养育者)。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Donald.W.Winnicott曾经说过:“婴儿仰望自己的母亲,在母亲的眼晴里看见他自已。”从科学上来讲,母亲的瞳孔里有孩子的影子,但这里更多的是象征化的意义,即如果母亲是真正爱自己的孩子的话,那么她眼晴里所透露出来的便是爱、温暖与包容,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如果母亲的内心是不和谐的,充满敌意的,那么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东西往往会伤到孩子。
1.父母的溺爱与贬低
人类很多爱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团聚,能够“在一起”。比如,恋人之爱,目的是为了长相厮守。人世间唯一的“分离”之爱,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在非洲草原上,小狮子长到一定年龄,老狮子一定会把他赶出去,让它自己去捕捉猎物,自己养活自己。作为人类,很多父母却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出现了各种包办、代替,阻碍孩子的成长,最终把孩子留在身边一即使不想留,孩子也离不开。真正好的父母,能够让孩子做自己国土上的国王,而不是代替孩子去行使国王的权力。所以,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温柔的一推”。但是,很多父母并不懂得这“温柔的一推”,总是担心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包办代替。温室里的花朵,遇到残酷的现实,就会现出原形。当孩子无法适应社会环境时,当然就会自我怀凝。结果有二:要么选择逃避,要么谨小慎微地前行。当自己不够强大时,可能处处会遭遇攻击,因此,只有提高警惕,才能避免意外和伤害。
在包办代替的背后,传达的是“孩子,你不行”。这种对孩子的不信任如“咒语”
般“催眠”着孩子,进入孩子的人格深处。长大以后,他就认为自已不行,不自信、自卑,乃至“对痛苦成瘾”。
很多家庭,一方面溺爱孩子,包办代替,另一方面,不信任孩子,嘲讽贬低。溺爱,让孩子为所欲为:否定,却让孩子畏首畏尾。到了一定年龄,特别是青春期,内外交困,就会刷烈冲突,产生各类心理问题。
2.父母的完美、理智与刻板
有的父母是完美主义性格,不自信,通过身教言传,就会把这种不自信“投射”给孩子,孩子一定会接招。孩子从小被挑剔、被贬低、被攻击之后,就会谨小慎微。在父母的“投”和孩子的“接”中,不良模式逐渐积淀成型。长大以后,就开始挑剔自己、挑剔别人,自我攻击。可以说,各类神经症状都是自我攻击,是特殊形式的慢性自杀。
小时候被父母禁锢,立很多的规矩,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必须这样、不能那样,不少父母会以“我是为你好”、“是因为我爱你”等语言,逼迫孩子做父母认为好的事情。其实,这样的爱不是爱,而是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控制。长大以后,孩子就容易自我禁锢,不能享受自由。因为在潜意识里,自由意味着被指责、被惩罚。比如洁癖,还有其他的习惯,很多都是在所谓的“规矩”和惩罚中形成的。
有的父母太理智、太苛刻,孩子只能通过症状才能获得父母的关注。父母太理智,会导致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太少,只是通过一些大道理进行教育,孩子无法感受到父母情感层面的关爱。有的孩子从生病中尝到了甜头,生病便会成为一种潜意识的模式。平常父母忙工作或者经常吵架,孩子一生病,父母就会把手头的事放下来,或者不再吵了,一起陪着孩子看病。生命的潜意识是很智慧的,尝到了甜头,那他就会经常生病,孩子就会以牺牲自已的方式换取父母的和谐或者父母的关注。
3.父母的忽略
从小被忽略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抑郁,抑郁者常常是完美主义者。父母忽略孩子,孩子往往就会有被抛弃感、无助感、弱小感,会以为是自己不够好,父母才不理自己的,因此,就想表现好一些、完美一些,以“乖”“好”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但多次努力无果,即在现实层面得不到满足时,就只能在幻想中完成。完美主义就是在幻想中任由自己支配与控制的各种美丽幻影。
有些人小时候没有得到爱,只能自己可怜自己,自恋到了极致,连匕首都舍不得扎别人,而是扎自己。如果一直自我攻击,他就会觉得自已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会将能量全部发泄到自己身上。自我攻击的极致就是自杀。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完美主义性格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各类创伤往往会导致个人在某些方面有不安全感,而不安全感往往是以完美主义、敏感多疑为外在表现。
由此看来,完美主义是缺爱的信号,完美主义行为也是寻求爱的行动,仅仅是为了避免被抛弃或被惩罚。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管理员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3月6日20:34: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yqxinli.com/11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