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社交回避

管理员 2022年4月29日18:18:35
评论
501

案例分析:社交回避

本个案为重点大学学生,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应该算是众多女孩心仪的对象。倘若不了解他的内心,“帅气”前面完全可以加上“阳光”二字。但1.76米的身高,却嫌自己太矮:五官标致,却嫌自己太丑。内心如此的阴霾密布,那我就无法用阳光来形容他了。为什么别人眼中如此优秀甚至完美的小伙子,却这么自惭形秽呢?不完美的原因就在于完美本身。小时候的父母离异,父亲的严厉管教,都是他自卑与完美的来源。他的完美是用来掩盖自卑、得到认可和关注的,岂不知,外部的评价永远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内心的伤痛还是要从内部着手。接受心理疏导后,他找到了内部入手的方向:修正自己的完美性格。疏导班结束后的一两年,他一直与我保持通信,我对他的困惑也给予了及时的解答。伴随着学业的精进,他的性格也得到了优化。在外部世界里,他努力追逐成功,获取博士学位:在内在的世界里,他也在努力追逐,力争成为改造性格的“博士”。后者,更为紧要。
完美,一朵美丽的罂粟花
心路历程:
我现在是大三学生,父亲为教师,母亲是医生,从小性格内向,老实。在我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当时并没有觉得怎么样,但是,当我大一,点的时候,便觉得自己和同龄人不一样。大概因为这个原因,我逐渐变得被动、敏感、多疑、自卑、悲观,这大概是在上初中的时候逐渐定型的。另外,由于我父亲从小对我管理很严格,尤其是在我学习方面,所以,我从小玩得比较少,在看书和学习方面的时间相对较多(当然这也有我自己性格方面的原因),所以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由此,也形成了循规蹈矩、少年老成的性格。除此之外,我对自己要求也一直很严格,自尊心很强,目标一直定得很高。
高中阶段是我症状最为严重的时候。由于上的是当地最好的高中,所以成绩好的同学非常多。开学的考试,我的成绩排名不理想,我很郁闷和焦急,于是,决定把绝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平时学得很累,很少放松,精神高度紧张和压抑,心态很不稳定,学习上的一些很小的不顺利也能让我郁闷很长的时间。客观来说,高中的成绩还是很好的,高考成绩比本一线高六十多分,但由于自身定的目标过高,所以每次都实现不了,因而总是觉得自己很没用。
原本以为上了大学便会好的,没想到并非如此。我的一些强迫思维在高中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对自己要求的不切实际,一旦达不到便十分苦闷。如果是自己在意的事情便要求十全十美,有一点瑕疵便十分沮丧。例如,我总是要求自己每门课都要在90分以上,没考到就十分难过,每当放松、玩的时候便有一种深深的罪恶感。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比来比去,总感到自己一无是处。除此之外,我还有社交焦虑。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总感到有点拘泥,尤其怕与别人目光相对,更不好意思跟女生说话。很多时候很不自信,为人很敏感,害怕表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一些不好的评价,总是有一想十。做事情前,总是顾虑重重,不敢做一些可能会让自己有失脸面的事。每当经历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之后,我便会在之后的时间里反复想起,耿耿于怀。对自己的相貌也很不自信,总是觉得自己长得难看,自己的脸宽、眼睛小,身材不高,只有176m。有时,觉得自己越长越难看,自己的缺陷越长越明显,很是苦恼。
第一次反馈
今天是集体心理疏导的第一天,黄老师将集体心理疏导比作集体登山,我们都是集体登山的一员,黄老师则是向导,引领着我们向山顶攀登,这个比喻十分贴切。
今天我们做的便是登山的准备工作。
黄老师将心理障碍形象地比喻成一棵树,各类症状好比这棵树的树叶,树干则是一个“怕”字,自身的过头性格则是树根。就我而言,自己对学习过分认真,放松一点,便觉得有一种不安和愧疚感,考试要求每门课都要在90分以上,尤其是重要的课程。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曾记复习过的知识点,在用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记错,必须翻书看了之后才放心,并且有时自己放松的时候,害怕别人看见自己,说“他也不学好了”之类的话语。
在人际交往方面,则集中体现在自己敏感多疑,有点放不开,有的时候总觉得别人对自己有看法,不喜欢自己,说话的时候害怕与别人的眼光相对,总觉得这样很不自然,别人会看到自己内心的想法,很多时候放不开,怕表露自己,怕一些人多而且很放松的社交场合,如Pty、同学聚会、郊游等等。做了一些自己觉得“出格”的事,害怕别人对自己有异样的目光和评论,对自己的长相和身高也有一定的苦恼。以上的症状或病态思维就好比树叶,看似很繁杂,但万变不离一个“怕”字。怕自己成绩不好,怕掌握得不准确,怕放松影响自己,怕别人对自己有看法、惹别人烦,怕自己的一些秘密被别人看穿,怕在公共场合成为关注的对象,怕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柄,怕自己长得不好看、个子不高,这些都是树干,都是由树根来进行支撑的,树根则是自己的过头性格。我觉得自己的过头性格是虚荣心过强、不自信、偏激、伦理道德观过强、自我要求过高。由于虚荣心过强,自我要求过高,从而产生了怕不完美的表现,又由于不自信、偏激的过头性格,因此在交往中出现了一系列敏感、多疑、顾虑重重等问题。
黄老师你在课上说道,这些诸多的敏感性思维,往往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过多的条条框框,将自己框“死”了的结果,我觉得自己的确是这样。总是以高标准来
“框”自己,认为自己的及格线是90分,考不到便心灰意冷,觉得很失败:对自己的长相要求过高,身高要多少,眼睛应该长什么样,脸型应长什么样,鼻子应长什么样,框来框去,发现自己的长相都不符合,于是便认为自己其貌不扬,觉得要是长得再好点就好了,陷入“越看自己越不顺眼,越不顺眼还越想看”的无限死循环中。
总是被病态思维牵着走,最后坠入了深深的“无底洞”中不能自拔。在人际交往中,自己往往带有过多的主观思维,总是认为别人只有按自己想象的那样对自己才是喜欢自己,不然的话便是看我不爽、烦我、排斥我,这是典型的自己给自己设框框。自己也知道自己是无中生有,也有很多同学对我评价很好,说我很认真、很随和、乐于帮助别人…然而自己却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别人对我笑一笑,我觉得很舒服:别人用生硬的口气对我说话,或者有的不太熟的人见了我没有打招呼,我便觉得自己太无能了,太惹人烦了。为什么会这么讨人烦啊?自己便苦闷很长时间,于是便感到人际交往是件很累人、很伤自尊的事。于是,不自觉地就在人际交往中很被动。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自己给自己设下了诸多条条框框,将自己框住的原因。因此,自己应该适当地放低自己的要求。成绩上,只要自己努力了,结果并不重要;长相上,只要整体还可以就行:与人交往过程中,在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的前提下,放低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能够习惯于承受别人的拒绝、冷眼、傲慢无礼等,对这些不要太在意。我是人,别人也是人,别人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对自己礼貌有加,人总是会先考虑自己的。
黄老师还讲了实践的问题,强调逃避是治疗的大敌,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某个不喜欢的人,我有时会躲着,有时班里举行一些郊游、聚会等,我怕在上面太别扭,就会找各种理由不参加,这些都是逃避的问题,也体现了短痛与长痛的问题。逃避便是选择了长痛,不逃避,勇敢面对,该干吗千吗,才有可能“其痛无比,其乐无穷”。自己应该在人际交往中大胆、主动、坦诚与人相待,不计较别人,才有可能脱敏。
总之,今天的讲解是做好登山前的准备工作。今后,争取不递避,结合自己,认识自己,习以治惊,逐步挖掉自己过头性格之根。
第二次反馈
今天是心理集体疏导治疗的第2天,黄老师主要针对症状的产生、自信心的问题及认识与克服病态思维等问题进行了讲解。
心理障碍不过是一个兴奋与抑制不平衡所造成的心理疲劳,并不是大脑有器质性的病变,兴奋性疲劳所表现出来的是焦虑,抑制性疲劳表现为抑郁。就我而言,由于病态思维长期在我心中盘旋,影响了我的学习和生活,先是兴奋占上风,使我有一段时间表现为焦虑不安,但当自己兴奋过头后,又产生了抑制性疲劳,从而使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了抑郁的状态,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自己很没用,有气无力,学习的劲头也大为减弱,整天胡思乱想。后来没办法,只好到医院心理科接受了抑郁症治疗。其实,现在明白了,自己只不过是由于敏感、强迫、适应不良等症状所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而已,不必自己给自己扣帽子。
黄老师谈到了自信心的问题,为自信下的定义是:自信是一种平和的态度,而不是自负或自卑,自负往往是源于自卑,是用来掩盖自卑的。自信应该是以一个平常心来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即“他好我也好”,遇到事情坦然地接受而不是总是往坏的方面想、老贬低自己,当然,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唯我独尊式的自负。结合自身而言,我总是过分敏感,对自己要求过高,一旦做不好,便往极端的地方想,认为自己一文不值,从而将自己的缺点放大,即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世界,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己被别人瞧不起,从而陷入了无尽的死循环中,这是典型的缺乏自信心的体现,因此,提高自信心对我甚为重要。
我需要从外控调整为内控,外控为世界决定心情,内控则为心情决定世界,只要自己尽力了,便不会自责。自己过去没有达到目标便总是郁闷、自责,现在想想很是不对,自己若是尽力了,自责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完全是副作用。当然可能是自己方法上的问题,应该学着坦然总结和接受,而不是对自己的责备,否则便是用强迫来压病态,使自己更加失去信心,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例如自己只要尽力去学习了,考不好则应该坦然地总结失败的原因,而不是陷入无限的否定自己的死循环中。一旦陷进去,自信心必然会大减,认为自己脑子笨,不是学这门课的料,与人交往过程中,只要自己尊重别人,友好对人,坦诚对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或眼神或表情就不必过分的在意,否则也会使自己看待问题产生扭曲,无中生有,认为自己惹人烦、不受欢迎等,其实这还是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体现。应该明白,自己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让人满意。放低要求,能够接受别人的拒绝和否定。黄老师对认识与克服病态思维的问题做了一个开头阐述,具体的操作将在明天进行讲解,黄老师特意再三强调了不要以病态压病态。
总之,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和虚荣心过强使自己产生许多病态思雏,从而使自己看待许多事情出现了扭曲,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使自己产生了自卑、敏感。自己要想改变,务必要战胜递避的心理,多实践,在实践中慢慢降低自己的要求。按照
“习以治惊”的原则去做,在实践中多练习,多认识多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克服“怕”字,克服病态思维。
第三次反馈
今天是集体心理疏导的第3天,都是围绕着如何克服病态思雏来进行讨论的。
要想克服病态思维,需采取两步走的策略:1.分清是非真假,即界定病态思维;2.处理病态思维,需采用“视而不见,少想多做”的策略。
就病态思维的界定而言,黄老师将病态思维比作小痞子,对其来说,不理它是最好的策略。凡是“担心”“可能”“万一”“怀疑”“怕不完美”等,甚至让自己情绪低落的想法都是病态心理(思维)。其中让自己情绪低落的想法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自己无中生有想象出来的。当分不清病态思维的时候,便采取“随大流”的策略。自己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想法、看法,觉得自己的一些言行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遇到一些挫折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等都是病态思维。
就处理病态思维而言,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像对付小痞子一样,不理会,排斥它或被它追着跑或牵着走都是错误的处理策略。过去我遇到别人对我很冷淡时,便开始怀疑是否是自己得罪了他,还是他本身心情就不好。那么可能是什么事让他误解了呢?他昨天不还好好的吗?现在看来这是典型的被病态思维牵着鼻子走了。我应该做的是,不要想太多,因为想也没用,只要自己对他不差就行了,于是将想法转到了其他正常的事情上,对病态思维不搭理,即“视而不见,该做什么做什么”。“视而不见”可以使自己避免掉入两大误区,该做什么做什么,则有利于自己的“视而不见”,因为做正常的事情可以减少搭理病态思维所需要的精力,从而更好地
“视而不见”。
今天黄老师让我们进行了目光对视的练习。由于我对目光对视有一种恐惧感,而目光对视又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害怕目光对视肯定是一种病态思维。所以,这个游戏为我处理病态思维,即“习以治惊”提供了一个条件和机会。本次游戏,我分别与三个人分三次进行对视。当我第一次对视时,脑海里出现了一连串的反应:怕对方看到我正在盯着她看而感到不舒服,担心对方看到我会感到难受,但很快我知道这都是病态思维,于是我开始不理会这些思维,仅仅将注意力放在人的眼睛上,开始时我会时不时地转移目光,出现逃避心理,被病态思维牵着鼻子走,但到了第二次时,我的这些病态思维少多了,出现时也很快被压下去了,目光没有飘走,到第三次时又比第二次好了很多。这次游戏使我对习以治惊有了很具体的体验,明白了自己只不过是被自己“想象”的后果吓倒的,现实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坏,自己的恐惧是可以通过多练习、多体验、多认识来逐步消除的。
综上所述,克服病态思维要经过:①出现病态思维;②认识这是病态思维,即分清是非真假:③对病态思雏不递避,也不以强迫压病态,而是少想病态的事,多做正常的事,即带着病态思维做正常的事;④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放松,在实践中多练习、多领悟,从而达到习以治惊的目的。

第四次反馈
今天是集体心理疏导的第4天,主要是将第二阶段一克服病态思雏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总结。
黄老师在课上提到了,治疗的目的是淡化为“0”,“淡化”一词用得很妙,“淡化”不是“压制”,并不是让自己一,点病态思维没有,而是要学会相对健康地处理这些思雏和“怕”,减少其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因此,要想将其“淡化”,则首先接纳它的存在,然后将自己的思路转移到别的、正常的事情上去,从而自然地达到“淡化”的目的,而且这个“淡化”并不是为“淡化”而“淡化”,为“消除”而“消除”,而是一种不经意间的忘记。否则,以机械的、刻板的方式去“逼迫”自己“淡化”,反而成了一种“关注”,便又犯了强迫的毛病,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自己害怕在公共场合讲话,因为怕说不好、动作太难看,从而引起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好,因此在公共场合说话便会很紧张。过去我有时会强硬地克制自己“不要紧张”,但结果往往感到自己更加紧张,动作更加僵硬,现在我明白了当出现这种紧张感后,应接纳它,出现紧张是正常的,将注意力转移到说话上,说着说着,原先的紧张感便会自然而然地消失,自己也会越说越顺,而且适度紧张反而还有利于发挥最佳水平!关键是控制好这个“度”,把握这个“过”字。
黄老师对递避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其中有几点很值得我注意:①为“万一”找借口,屈从于病态的“怕”。我有时会要求自己过高,害怕自己会“万一”做不好,哪怕是自己很擅长的事。现在明白了这是一种逃避。②逃避正常的社会功能。我过去与自己特别敏感的人相遇时,有时不和他打招呼,因为“怕”他不回应而让自己不爽。其实,见到认识的人打声招呼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貌,不打招呼是逃避正常社会功能的体现。虽然它看似可以给自己减少一时的痛苦,但却会使自己陷入长痛之中。我应该做的是大胆与其打招呼,然后坦然接受对方对自己的任何反应,若有病态思维出现,则不要去理它。③沉溺于过去,过多地抱怨外因。我有时遇到不顺,会怨上天对自己不公,自己命苦,现在明白这是逃避。
我觉得,当自己出现逃避念头时,也可以把逃避的念头、动作当成一种病态思维处理,从而淡化逃避的念头,最终战胜逃避。而且我发现自己不是对所有的事情都有“过”的念头。例如,有的人怕脏,我却不这样,过去甚至不怎么注意卫生:有的人怕得病,我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和大多数人一样。因此,我认为自己只需把病态上面的要求过高降低,点,而不是机械地死套疗法。
第五次反馈
今天是集体心理疏导治疗的最后一天了,主要谈论的是性格的问题。
首先,我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过头”性格。性格的定义是人们习惯化看待问题的方式,任何“怕”字都是寄生在“过头”性格的基础上的,我主要有胆小、敏感、虚荣心太强等过头性格。
然后,我应该试着挖掉自己的过头性格之根。
1.算算总账一坚决与之决裂。也就是想想自己吃过什么亏,为什么这么痛苦,给自己留下了什么伤害。比如我由于敏感、虚荣心太强,当别人对我有些冷落或不太友善的表情,我就认为是对方瞧不起我。由于我长期有这种病态思维,有一段时间,这种想法尤为强烈,因此认为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活着没意义,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十分忧郁。现在想想多反思这些伤害,不但有助于提高自己在挖“根”时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淡化自己错误看待问题的方式一过头性格。同时,一定要提醒自己,从不习惯到习惯应该是一个很折磨人的过程,这时要想到长痛与短痛,哪怕今天只比昨天好一点点,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2.主动出击一实践,不断提高“怕”的门槛,做自己应当做而又不敢做的事,并且在做的时候按照克服“怕”字的原则处理“怕”。我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体会的。上高中的时候,我有些怕向老师问问题,遇到不会的,一般只是问要好的同学或自己想。上了大学后,我知道自己这方面有问题,经常主动地找老师请教问题,所以对此就不太怕了。但现在还是怕与女生说话,也怕在人多的场合发言。我知道自己主要是因为练得太少,所以以后应该主动锻炼,使自己敏感怕羞的过头性格之根逐渐松动。
3.总结教训,获得经验。即总结自己过去在克服“怕”字或挖过头性格之根时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改造性格。
4.多向周围心理素质高的人学习一社会学习。改造性格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地借鉴别人的经验。
黄老师介绍了六种挖“根”的“挖土机”,这六台“挖土机”是心理素质高的人具备的,分别对应了六种好的性格,也分别对应了改造性格中的6种原则与心态。要从这些原则与心态出发,用正确的方法将过头性格之根逐步挖掉。

另外,克服“怕”字与认识及改造性格是同时进行且相辅相成的,克服了“怕”字可使过头性格之根松动,从而有利于认识及改造性格,同样的,认识及改造性格也有利于克服“怕”字。来信1疏导班1个月后
黄老师,您好!我是×XX,我现在已经开学了,在假期和开学的这几天中,我有意识地运用了疏导班掌握的自我调节方法,使自己有了进步,并且自己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当自己出现病态思维时,自己运用了所学习的“少想多做、视而不见”的方法很快便可以摆脱病态思维,但病态思维还是时不时地干扰我的生活,并且对待自己所怕的情境还是有胆怯之感。比如说,我在路上遇见我认识的女生,我还是有一点想躲,我还不喜欢见那种“乌鸦嘴”的人,不过我知道这都是病态的。我现在人际交往方面没以前那么敏感了,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之所以敏感,是由于虚荣心所致。黄爱国回信1
×××:你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也很高兴,希望你能继续努力,早日优化!
症状的反复和一些习惯性的逃避心理是正常的。果断往前冲,战胜虚假空;坚持不逃避,一定能胜利。反复时,最关键的是自己要顶得住,不要让病态思维牵着自己走,而是该做什么做什么,假以时日,当然能够习以治惊。比如,见到熟悉的女生,自己原来习惯于躲避的,现在就不躲避,双方看见了,还要点头示意或是打招呼才行。这样,锻炼多了,你自己一定会有收获。
来信2疏导班一个半月后
黄老师:
最近感冒很厉害,因而精神状态有些低迷,有时还有点急躁,不过我明白了不要太在意,不去理会它,所以精神状态调整得还不错。有一点想请教的是,如果有的人我实在是很反感,那么我是不理他呢,还是用其他的方法与其相处呢?
××X

××X:如果某个人让你特别反感,要看是谁的问题。如果大家都反感这个人,说明这个人确实有间题,那不想理的话,就不理他好了:如果大家感觉这个人一般,并不是特别反感,而你自己特别反感,那可能要剖析一下你自己的问题了。比如,这个人让你反感的部分,是不是你自己身上也有,也是你不愿意接受或面对的部分,把自己内心的阴影投到他身上了呢?他身上的点正好触碰到自己内心创伤或阴影的部分了呢?其实,别人都是一面镜子,能照见你自己。他的出现,是不是来帮助你提高的呢?
祝你进步!
来信3疏导班7个月后
黄老师:
您好!我是×X×,我现在无论是症状还是心理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我以心理疏导疗法为基础不断地经历着“知道一实践一认识一效果一再实践一再认识一效果巩固”的过程,每经历一次循环,都是一次提高的过程。
我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努力实践,用习以治惊的原则克服自己的“怕”字,遇到病态思维来的时候便少想多做,即不逃避也不用强迫压病态,然后再对此进行再认识,认识其虚假空的本质,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的怕便逐渐淡化了。
现在,我发现过去很多怕的东西有一些已经不怎么怕了,甚至发现过去的一些
“怕”字很无聊。另外,我处事的心态和人际交往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过去遇到一点小事便想不开,心理也很敏感,受外部的影响非常大。现在,我本着平和的心态,凡事看谈一点,一旦病态的思维来的时候,我便转移思路,去做别的事,想别的事,开始有一些别扭,现在很快便能够调整过来了。因此,无论从认识上还是实际中,自己的心理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对于反复,我也经历过,不过我觉得反复不是倒退,就像任何好习惯的养成一样,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很快便能够得到恢复。
我现在养成了每隔一段时间便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反思的习惯,这样便能够做到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控制及自我改造。
当然,目前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自己的条条框框还是有点多,而且我发现自己的怕有一些等级,一些级别较高的“怕”字还是有的。我明白,无论自己多忙,都要本着终其一生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改造自己的过头性格。
最后,我还有个小问题想问一下,我的疏导班的笔记前一段时间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弄丢了,虽然笔记很多内容都知道了,不过我习惯于隔一段时间看看笔记,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不知道没了笔记,会不会对自己有一些小的影响呢?黄爱国回信3
×××:看到你的来信,很高兴!从你的来信中,可以看出,你对疏导疗法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实践和领悟也很好,这样,你就走在正道上了一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怕”字的克服就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决不逃避的心态。坚持下去,会越来越好的!
至于集体疏导笔记丢失一事,我想不必在意,因为,你基本理念都已经比较熟悉了。在比较熟悉理论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看你如何实践,通过实践获得新领悟,获得性格的塑造。因此,没有笔记也要无所谓一也可以把这种没有笔记就不放心的心态当成一种病态思维处理,逐步养成无所谓的心态。我们治疗的最终目标就是甩掉一切治疗书籍、治疗方法,还能运用自如、融会贯通,将新的无所谓的心态固化为自己的习惯,逐步养成一种坦然的性格。要知道,生活永远大于症状,生活也永远大于疗法。
祝你早日最优化!
来信4疏导班8个月后
黄老师:
您好!我的心理素质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我今年大四,前不久已被保送本校的硕博连读生,师从于我校一位著名教授。只是听很多人都说读博士很苦,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是很大的煎熬,而且我的导师是偏重于理论研究的,我想听听您的看法,您能否给我对于读博期间心理调节提一点建议,谢谢!
××××××:你好!你能不断优化自己,我感到非常高兴!
至于你攻读博士之后的心态间题,我的看法,能硕博连读,与读硕士毕业了再考博士,或工作后再考博士相比,是比较划算的,而且如果导师比较出名,学生的科研将来的工作都应该比较有优势。我不知道你对自已的专业兴趣如何?如果你不太反感,那就干一行,爱一行,如果很不喜欢,那就要另当别论了。无论如何,都要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要走极端,凡事“抱一”“守中”,认定一个目标,积极去努力,不要陷入瞻前顾后或钻牛角尖的误区之中。尽人事、听天命,以心态平衡和自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去做事、做人,逐渐矫正自己敏感、悲观、完美的性格,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在这种心态下,去努力奋斗,争取事业有成,这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改造性格是我们一生的作业!祝你进步!
来信5疏导班8个月后
黄老师:
谢谢您的回信!我对自己的专业挺感兴趣的,而且导师在学术界也很有名望,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逐渐摆脱自己的性格之“过”。
2016年9月19日随访
黄老师,我今年7月份刚博士毕业,现在在国外做博士后,工作正在找,应该明年就工作了。目前,我社交上的恐惧基本上已经很少了,转眼间7、8年过去了,回头看看,性格方面也有很大的成长和优化…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管理员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4月29日18:18: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yqxinli.com/1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